【温州日报】南麂列岛湿地 探寻生物多样性的“贝藻王国” | ||||
|
||||
本报记者 翁卿仑 即便对于温州人来说,平阳南麂列岛也是略带神秘的,因为它独处茫茫东海一隅,与大陆上的车水马龙遥遥相望;但南麂又并非远到不食人间烟火,毕竟,岛上岛民颇多,生产劳作,一如你我。只要你喜欢,总是可以在风和日丽时,说走就走,一朝渡船到南麂。 与众多海岛的旅游区与生活区的普通定义不同的是,南麂列岛还被冠以自然保护区的头衔。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为全球环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政府(GEF/UNDP/SOA)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四个示范区之一,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全国二十三家媒体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2014年被列为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PEMSEA)中国第四期项目十三个示范区之一。2014年11月列入浙江省重要湿地名录。 2022年,我市完成了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申报工作。今年的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上,平阳南麂列岛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也是除西溪湿地外,浙江省第二个世界级湿地。 那么,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南麂列岛湿地。 南麂列岛湿地距大陆45公里,包含南麂岛、下马鞍岛等83个岛礁。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浅海水域、岩石性海岸、沙滩、砾石与卵石滩、滩涂等,主要保护对象为海洋贝藻类、海洋性鸟类和野生水仙花类及其生态环境。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而言,根据历年记录,湿地范围内共鉴定有2155种海洋生物。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南麂列岛湿地中贝藻类资源十分丰富,贝类及大型底栖藻类分别占全国贝藻类种数的15%和25%,约占浙江省贝藻类种数的80%,从而使南麂列岛获得了“贝藻王国”的美誉。 如此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与湿地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特殊息息相关。南麂列岛湿地处于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又是江浙沿岸水、台湾海峡水和台湾暖流水3种水团相互交汇的海区,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 除海洋贝藻类、鱼类资源外,水鸟也是湿地的重要生态特征。南麂列岛湿地水鸟种类众多,黑尾鸥作为迁徙季节的“常客”,每年在下马鞍岛能稳定地记录到3000多只。南麂列岛湿地因岛上茅草丛生,灌丛茂密,海岸带长期受海浪与潮汐侵蚀,基岩裸露,岬角丛生,各种海岸地貌发育,形成海蚀崖、柱、穴、平台等景观,辅以周边丰富的渔业资源,为鸥科鸟类筑巢、觅食、繁殖提供了优越条件,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黑尾鸥繁殖地之一。在2022年6月和9月,南麂列岛湿地还首次记录了黑脸琵鹭和黄嘴白鹭(两者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湿地植被形态也独树一帜,受岛屿气候的影响, 大檑山屿和竹屿岛上生长着一种野生水仙花, 面积共有30亩左右, 其密度之高, 生长之盛, 花香之浓, 实属沿海岛屿所罕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