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阅读

             2月12日上午,北海365商铺出租转让最新_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预付365商城下载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
             这是对“两区”建设的再部署、再推动,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响亮喊出“民营经济看温州”的一次再动员。
             向着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之都的目标迈进,温州如何推进“两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描绘出清晰的奋斗路线图。

        培育新动力、形成新动能,提升温州产业竞争力,做大温州经济总规模,实现温州高质量发展。

        今年要确保实现以下四大指标体系:基础性指标再攀新高、标杆性园区晋等升位、制度性成果先人一拍、关键性效益充分展示。

        围绕阶段性目标和四大指标体系,重点要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产业大平台

        集中力量推进“3+12”产业平台体系建设

        突出抓好“一区五园”的加速发展、全面提升,原则上所有产业平台的工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工业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都要明显高于全市和所在地平均水平

        努力打造几个“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

        创新大平台

        以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为龙头,按照“资源统筹、多点联动、生态圈层”的要求,集中引育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

        实质性推进浙大、国科大、复旦、北航等温州研究院加快建设并发挥作用

        争取中国(浙江)技术产权交易所落户温州

        开放大平台

        加快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海外孵化中心、市外科技飞地等布局建设,力争全年建设10个以上开放型科技合作基地

        抓好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等开放大平台落地建设,大力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申报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

        高标准建设温商总部回归示范园,今年要再引进总部项目30个以上

        深化与上海嘉定等地的战略合作,落实好嘉定工业区温州园等项目

        百企上市

        狠抓拟上市企业梯队建设,力争全年新增上市报会企业12家

        千企上规

        针对性地采取企业上规鼓励措施,坚决纠正“躲在规下舒服”的错误导向

        全力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在“百亿规模”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上取得突破

        万企上云

        全年确保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

        力争全年新增领军型创新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

        载体引才

        依托浙大、国科大、复旦、北航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找准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的结合点和发力点

        团队引才

        实施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计划,力争招引10个以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标志性的创新型领军团队

        机制引才

        高效率落实“人才新政40条”,探索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率先建立创新人才柔性服务、柔性取酬、柔性成果应用机制

        审批更高效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到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理,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7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拓宽“网上中介超市”平台覆盖范围,优化政府无偿代办服务机制,力争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90天”

        服务更精准

        建立温州版的“三服务”活动机制,计划推出八大举措

        常态化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清单、责任清单

        环境更公平

        健全“三清单一承诺”制度,推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张清单”

        风气更清朗

        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中心,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联动联应

        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机制,实行重大涉企案件报告制度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止企业家个人危机处置不当引发企业危机

        土地要素保障

        大力推进“五未”土地清理、低效工业项目整治提升、市区拆改区块“清零”提速、围填海利用提效、耕地垦造等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完成土地清理3万亩以上,确保新增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

        强化小微企业园用地保障,高起点实施“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示范引领工程

        资金要素保障

        在企业“无还本续贷”、中小企业定向私募发债、民营企业参与债权融资支持计划、创新领域融资租赁等方面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开放文化保障

        深入实施企业开办、施工许可、用电用水用气等便利化行动

        净化招投标市场、放开涉批中介服务市场、打造高效便捷通关环境

        传统优势产业

        狠抓“机器换人”“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建设,加快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电气产业集群和千亿级时尚智造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逐一制定“千亿产业”培育发展路径图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抓住国家北斗产业基地、国家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引领性项目落户温州的契机,引导发动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共同发展

        重点区块

        力争百亿产业项目招引实现突破,确保盯引落地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个、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5个,其中“一区五园”要引进5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1个以上、1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5个以上、5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

        重点企业

        力争招引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本等软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的创新型重大产业项目10个以上,力争招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企业100家以上

        重点业态模式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强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

        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行动

        建设一批城市现代时尚圈、现代商务中心、智慧商圈、月光经济休闲街区和产业带

        抓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开发,加强多元

        推动发展

        狠抓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突破性、引领性举措的细化落地,不断创造有利于“两个健康”的制度环境

        激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引育

        惠企便企

        在加强数据归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惠涉企政策‘网易办’系统”

        有引领性

        争取让“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十项重点改革项目成为国家层面的试点

        企业家群体

        组织实施“121”企业家培养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博物馆,整合资源创设民营经济学院,设置亲清工商学堂,加强企业家教育培养

        新生代群体

        深入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计划,建立健全“老带青”创业辅导制度

        加快形成一支“十名领军、百名骨干、千名创星”的优秀新生代企业家队伍

        创业者群体

        探索有限经营模式,培育更多“章华妹式”的大众创业者,加快推动市场主体总量上百万

        化解风险

        妥善处理金融风险、政府隐性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

        以稳求进

        把“六稳”落脚点建立在稳企业上,按照“开门红”要求,采取更具针对性、有效性措施做好稳企业工作

        提速快进

        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培育放大比较优势,不断创造各种可能,在科技创新驱动、总部经济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2018年10月,温州启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北海365商铺出租转让最新_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预付365商城下载委、市政府出台相关实施意见。

        通过3到5年的努力,质效提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绿色发展、协调共享、风险防范等六大高质量发展指标总体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真正确立“民营经济看温州”的标杆形象,把温州打造成为面向“两个一百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民营经济之都。

        探索民营经济改革开放突破性举措

        • 勇闯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谋划申报金改升级版。

          推动优秀民营企业参与组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率先建立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

          率先实行民营企业续贷政策,推行符合条件的企业“无还本续贷”和使用“应急转贷资金”。

          率先探索中小企业定向私募发债。

          探索建立民间借贷“信用权证”制度。

          率先尝试建立“国保民”体系,缓解民营企业担保难问题。

        • 实现民营企业和自创区双向撬动

          推动民营企业由“初级创业”向“高端创新”转变。

          3年后累计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科技型领军企业10家。

          率先开展规上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

          率先开展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率先建立创新人才柔性服务、柔性取酬、柔性成果应用机制,筹建中国(温州)技术产权交易所。

        • 争做“非禁即入”探路者

          使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参与民用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参与杭温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温州成为民间资本进入“国字号”项目的领跑城市。

        • 争创社会力量办社会示范

          深入推进社会力量办教育、办医疗、办体育、办养老等国家级试点工作。

        • 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建设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

          创成国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市场。

          谋划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 推动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互动发展

          3年内打造3家营业收入500亿级跨国公司、10家100亿级跨国公司、50家10亿级后备梯队跨国公司、2家以上省跨国公司20强。

        牵引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 打造产业大平台

          加紧谋划大湾区和沿海产业带规划,争创温州海洋经济示范区,重点打造电气、智能装备、时尚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 招引产业大项目

          3年内招引100亿元产业项目1个以上、50亿元产业项目5个、20亿元产业项目20个,引进10亿元以上和3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分别20个和30个、1亿元以上高新产业项目50个、投资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个。

        • 提升城市高能级

          到2022年完成投资2500亿元,基本实现高铁到省内各大都市、高速到各中心镇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通勤三个“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实施“百园万企”小微园示范引领工程

          3年再规划建设100个小微园,引导10000家小微企业入园。

        • 实施制造业“四化”改造

          推进企业数字化、证券化、时尚化、绿色化改造,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提升“三强一制造”水平

          实施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战略,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引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

        • 开展“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

          把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

        • 加大降本减负力度

          今后3年年均减负(不含出口退税)100亿元。

        • 挖掘土地供给潜力

          3年内完成清理6万亩以上。每年计划用地指标切块3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年度工业供地1万亩左右。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率先探索建立合格担保人制度。建立“信易贷”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风险共济专项资金、政策性救助基金,试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探索破产制度改革。

        • 引进培养“四型”人才

          逐步形成青年基础型、专业技能型、精英骨干型、领军高端型“四型”人才梯队结构。

        • 积极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建立信用受损企业、入黑名单企业和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污点销号机制,让企业“重整旗鼓”。

        形成万马奔腾创新创业之势

        • 打开市场之门

        • 鼓励大众创业

        • 尝试有限度自由经营。对利用个人技能谋生的历史经典产业、传统手工业、便民服务业,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小吃、自种自销、家

        • 电维修、临时性小集市等8种,在指定时间和范围内开展的经营活动,试行无登记经营,让老百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做好“小创业微服务”。

        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 开展政务环境治理“三大行动”。开展“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活动、基层站所执法队伍集中整顿行动、涉企政策“刚性兑现”行动。

        • 做好法治环境护航“三项工作”。重点做好《北海365商铺出租转让最新_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预付365商城下载民营企业促进条例》《北海365商铺出租转让最新_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预付365商城下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制定的基础性工作。制定出

        • 台“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改善民营经济法治环境”等规范性文件。

        • 建立社会环境提升“三个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信用机制。加快建立“潜规则”多发领域公权力监督机制。加快建立清除黑恶势力常态化机制。

        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家作用

        • 强化对企业家政治引领。

        • 引导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

        •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 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 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

        • 弘扬温州民营企业家优秀精神。

        • 培养企业家队伍。

        为加快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注入科技新动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温州正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紧紧围绕以数字智造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和以眼视光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力争到2022年,自创区“一区五园”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600亿元、200亿元。

        力争到2022年,自创区“一区五园”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万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以上,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万名以上,投向科技创新创业的民间资本和创投资金规模累计达500亿元。

        自创区以温州国家高新区(浙南科技城)为核心,联合浙南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温州高教园区、乐清智能电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瑞安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五园”发展格局。

        在“一区五园”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做精一个”的原则,建立遴选评价机制,逐步将重点突出、产业集聚、功能聚合的鹿城区、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等地产业园区纳入自创区建设范围,进一步增强自创区对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 深化瓯海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广落实科技成果“三权”改革。
        • 探索技术产权交易创新试点。筹建中国(浙江)技术产权交易所。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探索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建立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构建各要素相互促进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多元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到2022年,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汽摩配、泵阀、服饰等产业需求,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8家以上。
        • 发挥全球温商创新链接作用

          高水平建设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继续举办中国·温州民营企业国际人才项目交流大会、浙江(温州)轻工产品暨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浙江(温州)进口博览会、中国(温州)智能制造暨工业机器人展览会、中国(温州)机械装备展览会、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品牌活动。

        • 高水平推进招大引强

          到2022年,自创区累计引进各类总部企业30家,累计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 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加快推动温州产业园和乐清产业园建设。

        • 强化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联动

          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发展,加强与上海嘉定、杭州、宁波等地对接合作,探索合作共建创新载体,谋划实施跨区域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项目。

        • 谋划布局瓯江科创大走廊

          科学编制瓯江科创大走廊规划体系,使瓯江科创大走廊在协同服务、产业群聚、人才集聚、资金融通、产城融合、交通互通等方面成为支撑自创区发展的重要平台。

        •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面向两大主导产业,每年实施100个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温州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到2022年,自创区技术交易额累计达50亿元。
        • 深化民营企业与本地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承担科技创新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自创区每年新增创新券发放额、使用额均超过2000万元。
        • 大力引进共建高能级创新载体。加快推进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用航空发动机温州研究院等在自创区内落地建设。到2022年,自创区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50家以上。
        • 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2年,力争累计10家以上综合体进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和培育行列。
        •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发展新型技术转移组织、知识产权服务电商、综合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综合科技服务机构,依托温州国家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温州高教园区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 积极培育创投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在温设立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促进信息技术和金融融合,推进移动支付、互联网证券等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
        • 鼓励产业基金落地。积极探索政府产业基金与优质基金机构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到2022年,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累计发起设立子基金30支、引导社会资本投资150亿元。
        • 支持发展科技信贷。鼓励温州民商银行以产业链金融为特色探索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温州银行等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推行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等科技债券。
        • 鼓励科技型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从初创到上市全流程服务,打造一站式全流量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每年举办路演活动10场以上,争取创投基金20亿元以上。到2022年,自创区累计新增股份公司300家、上市报会企业50家以上。
        •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到2022年,自创区累计实施国家、省、市级智能智造示范项目100个,创建50个数字化车间和30个智能工厂。
        • 推动温州“制造”向“智造”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 推动时尚设计产业发展。培育创意设计、工业设计、品牌设计、研发设计、工程设计等高端服务机构,推动服装、制鞋、文具等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品牌。
        • 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到2022年,累计实施两大主导产业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50项以上。
        • 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到2022年,自创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企业比重和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95%以上,企业研究院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达15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