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温籍台胞伉俪的慈善人生:“育英情怀”谱写大爱温州-温籍台胞故事汇(第1期) | |||
|
|||
在浙江温州,提到“育英”二字相信每一位温州人都不陌生,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温州师范学院育英大礼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育英门诊楼和育英大楼、温州育英学校、蒲州育英学校、温州育英老年康复中心、永嘉瓯北育英村等等,“育英”元素在温州随处可见。 “育英”两字的背后是一对温籍爱国台胞夫妇的乡愁与大爱。从20世纪90年代起,台胞何朝育先生和何黄美英女士先后捐赠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金额累计达1.3亿元(人民币,下同),是迄今为止向温州捐款数额最多的温籍乡贤。 这对台胞伉俪生前过着俭朴的生活,对于巨额捐赠甚至不愿留姓名,何家独子何纪豪便以二老名字各取一字——“育英”用于登记。“育英情怀”是何朝育夫妇用大爱书写的故土情怀,为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教育、医学等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温州留下了一笔“善行天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2008年8月29日,北海365商铺出租转让最新_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预付365商城下载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授予黄美英女士为北海365商铺出租转让最新_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预付365商城下载荣誉市民。同时,追授何朝育先生荣誉市民称号。 艰苦创业 弥留之际仍牵挂家乡 “你什么时候再到温州去?”2008年8月10日,何朝育在台北家中去世,享年93岁。他在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家乡,并这样问儿子何纪豪。 1916年6月26日,何朝育出生于温州瓯海三垟乡池底村,祖辈是当地的望族。其父何啸秋曾筹股金5万元,创办温州第一家电灯公司——普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曾给温州瓯海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前身)捐过一笔可观的钱款。 早年,何朝育在温州放过牛、砍过柴、卖过香烟、当过船员、还在钱庄里学过生意、药店里当过学徒,后来,他和人一起创办了正大袜厂。正大袜厂发展壮大后,兼并了陷入困境的温州针织厂,这为何朝育此后在台湾地区创办“正大企业”打下良好基础。 何朝育26岁时与龙湾蒲州的黄美英喜结伉俪,两人育有5个子女。为拓展生意,在抗战期间,何朝育与二哥何传槐轮替着将袜子等针织品带到台湾地区销售。 1949年,何朝育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黄美英、大女儿何蝶坐着温州到台湾的最后一班交通船前往台湾地区接替二哥,不料这一别,竟与母亲成为永诀,时隔40多年才踏上令他魂牵梦萦的故土。 在台湾地区,何朝育夫妇凭着灵活的经营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家庭作坊起步发展事业。1963年,他们成立正大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北投厂,1967年又成立正大尼龙股份有限公司新店厂,1975年再设立淡水分厂,20世纪80年代跻身于台湾地区百大企业之列。他们还创办了私立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 事业蒸蒸日上,何朝育一度成为台湾地区化纤界名人,被温籍旅台乡亲称为“四大豪门”之一。与此同时,何朝育心中常回忆起家乡温州和老母亲,家乡的石板桥、河岸边的大榕树、榕树后的关帝庙总是让他魂牵梦萦…… 血浓于水 造福桑梓永远被家乡人民铭记 20世纪90年代初,春风融化了两岸长期隔绝的坚冰,已过古稀之年的何朝育先生偕妻女,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他们准备给家乡建成不久的温州大学捐建一座图书馆。 何朝育认为,母亲健在的时候,他要把辛苦所得报答母恩。母亲逝去了,他选择把一生创业积蓄报答乡情。这次归乡,何朝育和温州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一起为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奠基。 重归故里,何朝育去“五味和”买了温州土特产,吃了“华大利”的菜肴,尝了“县前头汤圆店”的汤圆,到信河街口看大榕树,逛了当年曾当过学徒的茶院寺老药店……一路寻找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 此后,何朝育夫妇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走,迫不及待地安排一个个捐资项目。此后8年间,他们年年来温,实地考察,重点捐资家乡的医疗和教育等公益事业,为家乡百姓造福。 1996年9月,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何朝育夫妇荣誉证书和“捐资助学 功垂千秋”的匾额,并授予温州医学院名誉院长称号。 除了捐资建设,何朝育夫妇还捐献了100万元用于安置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的瓯北镇箬岙底村的灾民,慨然出资100万元支持温州医学院6名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赴美学习深造…… 不仅如此,何朝育夫妇还陆续捐资兴建了以“啸秋”命名的项目,如啸秋中学、啸秋小学、啸秋大桥等,纪念何朝育早逝的父亲。为了纪念何朝育夫妇慷慨解囊、捐资办学的义举,瓯海区政府专门请来雕塑家李强创作了命名为“舐犊情深”的群鹿雕塑。 如今,在世界温州人家园博物馆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后背与腋下分别有着一个明显破洞的毛衣。毛衣的主人就是捐献1.3亿元巨资造福桑梓的何朝育。接过父亲慈善接力棒的何纪豪感慨道:“父亲虽然被人们称为亿万富豪,但他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非常节俭。” 背负着父母的重托,现任正大尼龙股份有限公司、正大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董事长,台北市温州同乡会副理事长的何纪豪常奔走于两岸,他表示,不论在家族事业上,还是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上,父辈慈善的种子早就在他心中生根开花。而“育英”两字必将伴随校园里孩子朗朗读书声、医院里病患的幸福微笑,永远被温州人民铭记在心。 |
|||